“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来源:     作者:党院办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8版)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医院建设发展,提升内涵建设,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需求、中医药事业发展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以及我省转型发展新需求,为医院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艰巨任务,医院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必须紧抓机遇,科学规划医院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坚持“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发展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

二、总体发展战略及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为健康需求者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办院宗旨,坚持以德立院、质量强院、科技兴院、文化筑院,医教研协同,努力建设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是我院“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医院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扩大办院规模,中医实训住院综合楼落成,开放床位达到800张,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功能进行布局;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力争形成区域康复诊疗中心;加强“治未病”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培育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新增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3-5名博士学位人才和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术骨干,逐步形成优秀人才和团队茁壮成长的良性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争取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以上5-6项,医教研协同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一)扩大办院规模。积极推进中医实训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使住院建筑面积增加36000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800张;做好学校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改造工作。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重点专科建设思路,形成10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20个中医专病专科;遴选4个以上中医特色明显、社会急需的重点专科,加大投入,力争形成区域内诊疗中心;围绕六大学术流派,组建中医经典门诊;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三)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打造有利于发挥学校综合优势的学科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推进院院合一的深度融合。认真研究落实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方案,凝练学科特色优势,力争将中医内科学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将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建成省级重点学科。配合学院建成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围绕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发展目标定位,探索建立新型科研管理制度,构筑起学科内涵发展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学术创新体系,使医院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申报并中标1-2项以上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创新模式,完善机制,加快推进医院人才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我院“350”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临床医师比例达到20﹪以上;临床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5﹪以上,护理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5﹪以上;专职管理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90﹪以上;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15名以上。

(六)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020年,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8:1、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1。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纵向开展,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全院中医特色护理项目达到40项,申报护理科研1-2项。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护理服务方式,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七)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住院清单查看、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等提供支撑。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八)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通过中医药文化三个体系的建设,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用中医药文化规范职工的行为,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修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九)打造区域康复诊疗中心。整合中医技术力量组建康复诊疗中心。力争与荷兰合力共为一所中荷合作的康复医院,打造成华北区域康复中心。

(十)“治未病”中心建设。根据《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进行“治未病”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争取成为一流“治未病”中心。

四、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展医院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推进医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医院规模,提升医院竞争实力。

成立“中医实训住院综合楼”工程建设指挥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积极推进,开放床位达到800张,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同时做好学校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和改造立项工作。加大设备投入,拟投入900万元用于诊疗设备购置和检验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设备诊疗水平。

(二)加强专病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临床科室建设,明确科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以解决优势病种难点问题和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每科确定2-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1-2个优势病种诊疗效果上取得突破;遴选4个以上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和社会急需的重点专科,在规模空间、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力争形成区域内诊疗中心;制定《医院专病门诊管理办法》,开设顽固性面瘫、膝痛等独具特色的专病门诊,加强特色专病的研究;围绕六大学术流派,组建中医经典门诊。同时要加强科室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开设鼾证、眩晕等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通过优势病种带动专病专科的建设、发展,努力实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医院品牌。

(三)大力推进院院合一,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办精办强中医专业。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认真研究落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方案,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培育学科特色优势。积极组织各类教改课题、教学比赛、教学成果评比活动,稳步推进教学工作内涵建设。对照“双一流”标准,加强中医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为契机,顺势而为,力争一流。

大力推进院院合一的深度融合,建立“院长晋中校区办公日”制度,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教研室与临床科室、教编与卫编人员深度融合管理模式,深入研究教学人员上临床、医疗人员上讲台激励措施。

(四)坚持经验传承创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研工作激励和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制定科研工作年度目标计划及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每年每人至少申报科研项目1项,力争每年中标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 

以六大中医流派及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成立学术流派研究室,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评价考核机制,积极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大力培育不同学术流派形成发展的学术氛围、学术土壤,对优秀的传承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组建创新团队。

(五)持续人才强院战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始终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强化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管理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名医工作室、特聘专家、柔性引进等方式,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继续抓好医务人员“三基”培训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促进各级各类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我院“350”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10-15名临床骨干外出专项深造;以医院发展需求为导向,每年招聘博士、硕士3-5名;完善落实继续教育规划,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制定在职医务人员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激励措施;举办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以及新技术、新项目培训班等多种办法,加强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进一步完善以德能勤绩廉为核心的干部考核机制,分批次组织中层干部外出交流学习,更新观念,提升工作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形成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

(六)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等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纵向开展,积极探索和拓展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护理服务方式,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七)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验报告查看、住院每日清单查看、就诊提醒、结果查看、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等提供支撑。进一做好信息化平台和数据专线维护工作,完善分级诊疗系统;以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委属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功能;开通“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等提供支撑。

(八)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引领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脑入心。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医院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中医药文化元素,确保环境形象优雅美观。狠抓行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医院精神、院训、员工行为规范的教育与传承。继续推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对院史内容的整理和研究,制作医院专题宣传片、30周年纪念画册,多维度宣传、全方位展示医院医教研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努力提升医院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影响力。

  1. < >< >    根据《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进行规范化建设,使其具备与医院规模、科室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抓党的十大精神学习,提供思想政治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思想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二)抓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院科两级领导干部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做好表率,增加凝聚力,提升执行力,为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三)抓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院上下要转变工作作风,自觉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四)抓联络沟通,争取多方面支持。面对各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及时加强与上级领导及有关方面的联络沟通,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