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近日,北方多地发布高温预警,中暑人数也急剧增多,甚至有人因中暑而死亡。大家在享受缤纷夏日的同时,预防中暑非常重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主治医师闫彭彭表示,不少人家中都常备藿香正气水,外出旅行包里也带点。但作为中暑的治疗药物,藿香正气水并非解暑万能药。

中医认为,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两大类。

“阳暑”指夏季在烈日或高温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暴晒而发病的伤暑证。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汗出过多,身体水分缺失,散热不及时就容易中暑。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高热、心烦、大汗、口渴多饮、全身疲软、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阳暑的治疗原则:清暑益气生津,重点是水分的补充。药物可选十滴水、仁丹等。饮食上可以选性味寒凉、水分多的食物,如绿豆汤、凉茶、苦瓜、西瓜、冰糖雪梨、莲藕、丝瓜、酸梅汤等。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暑热在内、寒湿在外,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从而中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恶心欲吐、渴不欲饮、头昏嗜睡、胸闷不舒、多汗肢冷、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症状。

老人、儿童、体质虚弱、久病者,最容易诱发阴暑。

阴暑的治疗原则:清暑化湿、疏风散寒。药物可选藿香正气水。饮食上不能贪吃冰粥、冰镇冷饮,生活上不贪吹电扇空调。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徐鑫给出几种中医药消夏小妙招。

夏季是四季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气血趋向体表,阳气在外,阴寒内伏;空气湿度大,湿气入体,易生寒湿之症,此时人的机体消化功能较弱,应选择可以祛寒、消暑、生津的食物。

紫苏祛寒

中医认为,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一般人以为夏天几乎都是因为热导致的外感,其实夏天因吹空调冷风导致的风寒感冒占绝大多数。天热时人的毛孔打开,寒邪容易入侵,一旦受寒了,人的舌苔往往发白,湿气重的时候舌苔会厚腻,这时用5克苏叶熬水开锅5分钟,或者开水冲泡后服用,可以散寒解表。

西瓜消暑

西瓜甘,寒,归心、胃、膀胱经,功效为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在此介绍一种有关西瓜的消暑食疗方——莲子百合西瓜饮:莲子10克,绿豆10克,百合6克,西瓜翠衣6克,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1-2剂,可升清降浊,透泄里热。

青梅生津

中医认为,乌梅性味酸、涩,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和胃安蛔之功。夏天人们的津液容易损伤,导致体内发燥,服用乌梅制作的酸梅汤,有养阴生津作用,是夏日解暑佳饮。制作方法:乌梅100克,桂花30克,白砂糖500克。将乌梅洗净,与桂花、白砂糖同放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煮沸。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