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刘小渭 从业越久对中医爱得越深

发布时间: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赵丽娜

  人物简介

  刘小渭,女,1960年11月出生于西安市。1986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2004年获湖南中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届名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山西省评审专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山西省鉴定专家;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山西省考官;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儿科副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贾六金传承工作室主任。

  未曾会面时,就已从多位荣升妈妈的姐妹口中听说过刘小渭的大名。由于记者和刘小渭大夫的时间难以契合,几经周折,数易时间,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刘小渭,完成了这次受益匪浅的采访。

  1、一上午接诊65个病号忙了4个半小时没顾上喝口水

  1月25日,周一,记者如约来到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正要进入刘小渭医生坐诊的诊室,恰好听到小朋友稚嫩的声音:又要吃中药吗?可是我不想吃药。

  小朋友的话让一旁的家长无法应答。只见身着白大褂、坐在桌边的大夫,轻轻摸着“小病号”的头发,和蔼地发问:“既然你不想吃药,那么就去打针吧。怎么样?”小朋友略做思考,放低了声音嘟囔着:“那我还是吃药吧。”屋子里顿时满溢笑声。

  这样轻松、有趣、温暖的诊疗氛围在西医医院恐难见到,而这位可亲的大夫正是刘小渭。当天挂号刘小渭大夫的患者有65位,“这个数字算平常,不很多也不太少。最多的一天接诊过90多名病人,每天中午一点下班成了平常事。”一旁跟随刘大夫实习的医学院学生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可能是儿科门诊,诊室里的布置充满童趣,墙上张贴着维尼熊、花仙子、光头强的贴纸,还有一幅手绘的水彩画贴在刘大夫的案头,“这是一位小朋友送给我的画,他是我的老病号,从小在我们这里调理身体。”刘小渭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老病号”有很多,病人中最大的如今已经上了大学,即便如此,每年到了寒暑假回太原,他们都不忘来医院瞧瞧,让她再给把把脉;最小的出生只有两三天,因为新生儿黄疸等问题,便被父母抱来瞧瞧病。“看着一棵棵小苗苗慢慢长大,健康快乐,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感到由衷的开心和无比的自豪。”刘小渭这样和记者说道。

  中午12点半,上午的接诊告一个段落了,“不好意思啊,让你等了半天,今天还算是挺早的。现在,咱们终于可以聊聊了。”刘小渭边换白大褂,边笑着招呼记者。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此刻,过去了4个半小时,可刘小渭桌上那只保温水杯如同摆设,没有被打开过一次。

  2、30年前的接诊旧事让她心有遗憾也时刻鞭策着她

  从事儿科工作30年来,刘小渭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接诊的病人成千上万,处置的病例数不胜数,但有一个案例、一个病人让她始终记忆犹新,一直无法忘怀,甚至这个案例还被她多次在讲台上提起,讲给即将从事医学工作的学生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勉励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

  那是1986年,刘小渭还是一名刚刚走出学校的新人,在青海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工作。由于医护人员紧张,当时所有工作人员实行倒班作息,这一天刘小渭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至下午2点半,下午6点至次日早上8点。

  接诊的时候恰好到了中午快1点,同事帮刘小渭打回来饭,热腾腾的铝饭盒就放在桌上,刘小渭还在处理着上午的工作。一个同事忽然过来告诉她:“刘大夫,急诊刚刚接了一个病人,5岁的小女孩,流鼻血,据说在家的时候已经流了一脸盆了。”刘小渭立即过去为这个小病号做体格检查,“视触叩听,没有什么太大异常。孩子不哭不闹,只是一个劲儿很小声地对爸爸说,我想吃葡萄,我想吃葡萄。”做过检查,刘小渭告诉同事,先止血,同时输液,并且立即做一个骨穿检查。过了一会儿,同事告诉她,已经照做了,血止住了,生命体征平稳。

  刘小渭继续收尾上午的其他工作,由于到了饭点儿,心里还惦记着同事帮打回来的饭,“当时我立刻安排病人做骨穿,并不是因为我的医术有多高明,经验有多丰富,只是心里想着,自己手里接的病人,不能把工作拖给下午来接班的同事。”

  又过了一会儿,同事跑过来说:“孩子不太好了,刘大夫快去看看吧!”

  呼吸、脉搏、心跳,都已经很弱了。医护人员经过全力抢救,遗憾的是,依然没能留住这个小小的生命。孩子从进入医院到离开人世,前后不到两个小时。

  刘小渭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当时我如果能再多观察一下孩子,就可能会注意到,做骨髓穿刺时孩子都没有哭闹,只是很轻微地哼哼,这就是很不好的信号,但是当时因经验不足而没有意识到;我如果能不惦记着吃饭、惦记着下班,再给孩子用点儿其他措施,说不定,小姑娘就不会走了;如果当时没有去忙着其他工作,我应该争取到给孩子买一串葡萄的时间,让她走的时候没有这个小小的遗憾……

  次日的早会上,一夜无眠的刘小渭挤在屋子的角落里,低垂着脑袋,等待着主任的批评。然而,令她意外的是,主任并没有批评她,反而表扬她处理及时、妥当,尤其是立刻做了骨穿。后来骨穿的结果显示,小女孩患有一种罕见的白血病,迅速病发并去世,都与此有关。

  虽然得到了表扬,但刘小渭却高兴不起来。30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压在她的心头,成了她这辈子的遗憾,“它时刻鞭策我,要尽心、要耐心、要有责任心,也许一时的疏忽,就会带来致命的后果。每当我想懈怠时,耳边总会想起那稚嫩的声音说,‘我想吃葡萄’……”

  3、从业30年不觉腻呼吁大家不要滥用抗生素

  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中医,不会觉得腻吗?刘小渭的答案是“不会”,而且,从业越久,爱得越深。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刘小渭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中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珍宝,具有神奇的魔力,其中“辩证施治”的观点尤其值得玩味,“比如同样一味中药,在不同的处方里,发挥的功效可能就不一样,而且剂量的不同,哪怕只是相差几克,疗效也会完全不同。”因此,刘小渭对中医的研究变得越深入,越着迷。

中医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但被重视被接受还是近10年的事情。过去,即便是在中医院里,小朋友一发烧,家长们到医院做了血液化验等检查后,医生也会从安全和见效快的角度出发,开出消炎药(抗生素),确保孩子尽快恢复正常体温。

  中医真的不能安全、迅速退烧吗?刘小渭继承、发展了老主任贾六金的临床经验,终于在10年前,实现了纯粹使用中药,给小病号退烧、治病的目标。“前几天,有个小孩发烧,做了血液检查,血象26.7×109/L,已经超出正常值1.5倍还多,显示孩子细菌感染很严重。按照我自己的惯例,白细胞超过20×109/L,一般我就会同时给消炎药,但是这次孩子家长坚持不想用抗生素,而且我观察孩子其他方面指征都还不错,所以就同意家长要求,使用纯中药方法治疗,开了3天的药。结果,孩子只服用了两天,体温就正常了。再做检查,白细胞已经降到了9×109/L,完全正常。”

  中药不容易产生耐药菌,对肝肾的副作用非常微小,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倾向于为孩子选择看中医的主要原因。

  虽然中医正日益被大家接受,但社会上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依然严重,为此,连续4届成为太原市万柏林区政协委员的刘小渭每年都会呼吁:不要滥用抗生素,尤其最基层的社区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严重,亟待整治。

  关于规范用药,刘小渭曾在另一座城市,有过难忘的经历。

  2000年的时候,刘小渭在上海曙光医院进修学习。一天,一个朋友来电说孩子吐得厉害,止不住,怎么办?刘小渭让他去药店买胃复安给孩子吃,立刻就能好。一个小时后,朋友再次来电称,药店不卖,只能再想其他办法。

  16年前,上海的药物管理就这么严格吗?刘小渭有点儿不太相信。

  过了几天,医院做实验用的小兔子拉稀了,刘小渭赶快去门口药店买庆大霉素,药店不卖,说是必须有处方,即便刘小渭告知对方,自己就是医院的人,药是买给兔子吃的,不是给人吃,药店也只有一句话,要处方。刘小渭返回医院,自己开了一张处方再去,药店还是不卖,说不是这种处方,必须是抗生素药类专用处方。

  自己亲身经历过后,这一次,刘小渭相信了,当地的医药管理水平已经非常完善。“希望我们这里也能尽快迎来这一天,给大家一个干净、有序、规范的医药环境。”

  4、建议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千万不能套用他人的药方

  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于是,不少家长“防患于未然”,药物、食物,能补的提前都要给孩子补上,殊不知,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仅不能防治疾病,还很有可能危及孩子的健康。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家长们在给孩子用药时还需更加理智和谨慎。

  不仅是药品,还有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物,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能乱吃。比如,最被家长们喜欢的萝卜水、梨水。食用萝卜可以通气,但是体质虚弱的孩子,如果吃太多萝卜,或者喝太多萝卜水的话,通气过头就会泄气,会导致更加体虚;梨是寒性食物,流清鼻涕、有白痰、容易咳嗽的孩子就不能多吃梨,也避免喝梨汤,否则会越吃越寒,导致咳嗽加重。“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每种疾病的表征不同,所以,千万不能套用他人的药方。如果有不适,还是应该找正规医生,把脉问诊,开出适合孩子的药方。”刘小渭建议。

  小贴士

  38℃是人体杀菌的最佳温度

  孩子一咳嗽一发烧,有的家长就立刻去医院或用退烧药。

  刘小渭表示,38℃左右其实是人体杀菌和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的最佳温度,同时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反应水平,这个时候“正邪相争”,不要过早给退烧药。如果一烧起来就给药,反而会消灭了体内的“正能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物理降温,同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以便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从而达到增强孩子体质的效果。“烧一次,抵抗力提高一次”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过了38.5℃再给孩子用退烧药,如果孩子过了5岁,且没有高热惊厥病史的,甚至可以过了39℃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