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王丕敏 圣手神针一捻定乾坤

发布时间: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田晓瑛

  针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疾病选取不同的经络腧穴和针刺、艾灸方法施治,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民众欢迎。每每路过针灸推拿科,总会被艾草的熏烟所吸引,顿觉神清气爽。

  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王丕敏的诊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从上午8点到中午12点半,问诊、安排患者就诊、治疗……王丕敏像陀螺一般忙个不停。而他总是平和、亲切、有条不紊地与患者对话,有患者说:“见到王主任病就好一半!”

  二十多年下来,王丕敏不仅深得患者爱戴,而且在治疗腰、颈椎等疾病上,发明了“调神、温经、通督”三步走的创新疗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王丕敏说:“我这辈子,只想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踏踏实实为病人看病。”

  个人简介

  王丕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早年毕业于针灸学府——天津中医药大学,师承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为山西省首届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弟子。多年潜心于针灸临床研究,具有较深的针灸学术造诣。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分会委员,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山西老年健康协会医学专家。从事临床及对外交流工作二十多年,治疗国内外患者约二十万人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针灸治疗面瘫、神经性头痛、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擅长针灸与手法复位相结合“调神、温经、通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及多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擅长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鸣、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失眠、退行性骨关节炎、焦虑、抑郁等疑难杂病,方法独特,疗效显著。

  小偏方

  治疗急性腰扭伤

  如果一侧腰痛,取同侧“腰痛穴”,腰痛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两穴,左右共四穴,左侧腰痛就取左手部位的腰痛穴,用双手拇指用力按压,同时嘱咐患者活动腰;如果腰脊中间痛,取“后溪穴”,后溪穴在小指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用拇指分别按压两手的后溪穴,同时嘱咐患者活动腰。多能立竿见影。

  宁静致远,孜孜不倦潜心向学

  “我是一个安静的人,我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能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吧。”正如王丕敏所说,与他谈话,内心会感到久违的安宁。

  1983年,对于王丕敏是苦难和不幸的一年,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经常要靠亲友接济度日。这一年,父亲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经历了父亲患病的痛苦无助和治病的种种艰难,他在1984年报考本科志愿时,全部填报了医学类院校,后被天津中医药大学录取。

  经络学、治疗学……针灸专业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相当严格,基本上要熟读中医的所有学科。漫长的求学岁月里,王丕敏与书为伴,每学期的三好学生非他莫属。生性安静的他,在中医古籍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之乡。1989年,大学毕业后的王丕敏真正投身到了医疗第一线,而他学习的步伐从没停止过。

  宁静致远,一心向学。针灸作为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熟读基本理论、掌握现代解剖等中西医有关知识、钻研刺灸手法、感悟针与患者之间的“形神统一”……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对此,王丕敏说,选择了做医生,就必须使学习成为习惯,必须孜孜不倦!而要做到这一点,事业心和静心缺一不可。“宁静方能致远,作为一个性格安静的人,我的心也很‘净’,看病的时候只想怎样看好病的事,没有名利杂念。心‘净’了,神‘静’了,业务和学习就都容易取得进步。”王丕敏说。

  尊重病人主诉,问诊一问到底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素问·三部九候论》中写道:“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关于“问”这一步,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而王丕敏认为,问诊就要一问到底。他主张尊重病人的主诉,要从头问到脚。因为病人最清楚自己的毛病,只有从头问到脚,医生才能搜集到最全面的信息。

  即使门外患者如云,门内也要专注一人问诊,这是王丕敏的行医风格。不管患者是第一次就医,还是第二次复诊,王丕敏总会静静地聆听患者的诉说,以便调整方案、对症下药。这样在外人眼里比较“麻烦”的行医方式,其实与患者的疗效息息相关。

  王丕敏介绍,针灸治疗疾病能否取得好的疗效,关键有以下几点:一是所治疗的病症是否是针灸的适应症,二是治疗方案是否正确妥当,三是取穴是否准确,四是针刺的手法是否“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是指进针的快慢和深浅、提插捻转的幅度和节奏、针刺所产生的针感(专业术语叫“得气”)都要恰好契合患者的病情。所有这些,特别是针刺手法“恰到好处”,要求医生必须要全神贯注。诊病时全神贯注以保证判断准确,取穴时全神贯注以保证取穴准确,针刺时全神贯注以保证行针时能够使进针顺利、针感强弱适度、“气至病所”。同时,要想疗效好,患者也要“聚神于针”。只有如此,患者之经络气血才能与医者之“针”呼应互动,“针”才能有效调节经络气血功能。

  能成为患者口中的好中医,除了给予患者足够的交流沟通时间外,真诚与尊重也是王丕敏时刻牢记在心的行医态度。王丕敏这样要求自己,跟患者沟通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疗效预期时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要公正地提出建议,帮助患者选择就医。而对于选择诊疗方案,医生则要在确保诊断明确和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省钱的检查和治疗方案,而不以赚钱为目的。他总结道:看病时,医生是主体,患者是从属,所以医生真诚了,自然会赢得患者的信任,医患关系也自然就有了能够和谐相处的基础。

  何为尊重病人?王丕敏认为:病人“百态”,有生活富裕的,也有贫困清苦的;有位高权重的,也有小微平凡的;有文人墨客,也有凡夫俗子。无论对谁都要尊重!这既是医患和谐的需要,更是医生人格的体现。尊重病人主要表现在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允许患者啰嗦、唠叨,理解患者的“说不清”“听不懂”“舍不得”,甚至是“不可理喻”。对不容易沟通的病人可以引导,但不可以傲慢、轻视、冷漠和“看人下菜”。曾经有位外地农民为了寻他看病,就在附近的大王村租房而住。当王丕敏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便牺牲自己的周六日时间,专程约这位外地患者来就医治疗。

  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发源于中国的针灸医学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一根不锈钢做的“毫针”就可以为患者消除周身疾病。针灸每捻转拉插一次,其实质就是产生一个脉冲电刺激,这个刺激沿着低限线及经络向其所属的脏腑器官传导,引起该器官植物神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从医多年,王丕敏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及针刺、艾灸、推拿各疗法优势与不足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调神、温经、通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优势突出。“调神”包括“以神调神”和“以针调神”。“以神调神”即以医生之神调患者之神,医者需平和、耐心、客观、艺术地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烦躁、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以针调神”即选人中、百会、后溪等穴进行专业治疗。“温经”即温针灸。选患侧“腰三穴”等穴针刺,之后,截取2cm左右长的艾段,插在各针柄末段,自下方点燃,待艾段燃尽成灰,艾火完全熄灭后,去除艾灰,起针。“通督”,即推拿斜扳法。患者面向医者,患侧向上侧卧位,近床侧下肢自然伸直,远床侧下肢屈膝屈髋,医者屈肘,用两肘分别抵住患者肩前及臀部,相对协调用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使腰部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咯咯”的弹响声。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复杂多样,任何单一的治疗办法都难免有其局限性,唯有多种疗法结合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针刺有“通经止痛”的优势,艾灸有“温通经脉”的优势,推拿扳法的优势是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纠正脊柱小关节紊乱、松解粘连以“通督脉”。“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将针刺、艾灸、推拿手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此“三步法”的创立和推广使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免于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