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报:“医生要有宰相气量”

发布时间: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孙茹 李娜

  魏峰明 男,1970年出生,副主任医师,曾师承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田振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原副主任赵尚华,系山西省首批中医中青年临床领军人才、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人,现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结肠二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编写论文、论著10余篇(部)。擅长肛肠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微创治疗环状混合痔、高危复杂性肛瘘;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便秘、结直肠炎性疾病及结直肠功能性疾病。
  在魏峰明看来,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能为病人解心病,才能为其解肉体之疾。44岁的他,心态平和得像一个老头子,也很容易被感动。“我喜欢这种容易被感动的状态。”活到80岁,仍旧像一个老顽童,这是他心目中勾勒的最幸福的形象。
  从行医角度来说,眼光“毒辣”,要能看透人间百态,同时要有一颗纯挚之心。这也是魏峰明梦想里一位好医生的标准。
  行医生涯首遭重创
  魏峰明是临汾人,家族里有很多人在医院工作,父亲干的是行政管理,爷爷隶属后勤部门,却没有一人是医生。魏峰明从小在医院长大,对医院环境最为熟悉。后来,父亲去卫校工作,带回很多中医书籍,正在读高二的魏峰明翻看之后,立刻对中医有了兴趣。“中医有意思。”高考时,他考进了大同医专中医系。1991年毕业后,他进入某工厂医院中医科工作,后调到外科工作。
  刚到外科不久,魏峰明就遇到一件大事。一位腕骨骨裂的病人经他打石膏,一个月后来拆线,却发现骨头没有愈合。于是,耳听着病人的怒骂,他重新为病人打上了石膏。“本身学中医,对于解剖知识等专业的积累不足。这件事告诉我,没有技术,什么都是假的。”他告诉记者。顺利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医生行业,原本满足于现状的魏峰明第一次遭受了重创。
  现在,回首再看,魏峰明说:“病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只找最好的大夫,而年轻人囿于自身技术水平和医学的发展水平,压力也特别大。”
  那件事给年轻的魏峰明带来巨大的压力,压力又化为了动力——他跟随科主任勉力学习外科知识、努力积累临床经验,为日后研究肛肠专业打下了基础。
  得遇名师获益匪浅
  1996年,魏峰明调入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先后师承肛肠科主任任建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田振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原副主任赵尚华三位名师。任建国和赵尚华两位专家是纯粹的技术性人才,专注于临床,赵尚华除临床还兼教学,而田振国则属于全方位人才。
   “有些人三五分钟看一位病人,但是我认为,认识一个疾病,三五分钟根本无法达到,最好让病人敞开了说,多说一句,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就会不一样。”魏峰明告诉记者。
  数年前,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因便血来看诊。经初步诊断,魏峰明判断女病人为混合痔出血,但是病人随后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病人说,有时候大便上带点黑血。而黑血是肿瘤的表现。
  因为这句话,魏峰明让病人加做了一个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为中期结肠癌,随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赵尚华为“中医外科学”教科书的主编,纯正的中医,性情淡泊。“我以前也开中药方子,但是跟随赵老师学习后,才了解到真正的方子是什么。”
  2012年,魏峰明入选山西省首批中医中青年临床领军人才,得以拜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田振国门下,每年都定期赴辽宁学习四周。“田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跟着他能常常参加全国大会,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大开眼界。”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给病人换药,是肛肠科最脏的工作,却也是决定成败的一环。病人来换药时,要脱鞋暴露创面,臭脚丫味、创面坏死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难以忍受的味道。有时候,从早上八点半开始,魏峰明站在床前,一个接一个地为病人们换药,少时二三十位,多时达到四五十位。最初,魏峰明受不了,后来也习惯了。“术后,如果换药不到位,伤口长不好,就等于手术的失败。”他说。
  “病人其实十分敏感,医生的表情稍有变化,他就会怀疑:是不是医生嫌弃自己了,或者是不是病情有变化了。”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魏峰明会和他们唠唠嗑、说些玩笑话,逗逗他们。
  魏峰明声音不高,轻声细语,极有耐心,虽然只有44岁,却有一颗60岁的心——修行成熟,听得进入耳之事。对此,他坦言自己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受儒道影响很大。“儒家认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生要有宰相的气量,不管疾病多么严重,都要给病人一个希望。”儒家教他如何做人,道家教他如何养生。 
   “所以,别人都说,研究中医的人都是老学究,仿佛从土里挖出来的一样。其实,学中医的人,给人看病的过程,也就是在体会生命的过程。”魏峰明。
  白衣天使需接地气
  在这几十年间,医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魏峰明这样形容:“以前,医生是天使,是神圣的,也是高高在上的;现在,天使被打落凡间,天使不需要和病人对话,但是平凡的医生要和病人交流。”
  今年,科里曾住进一位得过肛瘘的病人。三十年前,他做了相关手术,但还是一直隐隐不适,这说明当时的手术有不妥之处。“重新做手术,可能彻底根治,但是也可能复发;如果不做,肛瘘也可能复发。”魏峰明如实向病人做了解释,把决定权交到病人手里。最终,病人选择不做手术。
  “病人不是实验室里的模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医生应该把自主权交还到病人手中。这是社会人文主义进步的表现,但是也加大了医生的压力,相应地,有关制度也需要进一步跟上。”这是魏峰明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