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报:以朋友心对待病人

发布时间: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孙茹 李娜

  张志斌 男,1970年出生,副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石家庄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研修学习,现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

  从事耳鼻喉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耳聋、耳鸣;鼻内镜下鼻腔肿瘤切除、鼻窦开放手术;微创治疗变应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各种头颈部肿瘤切除手术;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瘤微创手术;耳显微内镜下外耳、中耳手术。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张志斌一直喜欢一句话:“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交一个朋友。”生活与工作中,他将这句话奉行到行动中,因而,病人们现在都是他的朋友。

   “以朋友之心待病人,双方才能平等对话,进行充分沟通。”他说。

  援非救人

  2006年,张志斌当时任职的太重职工医院进行装修,他一时闲了下来。正巧,天津援非医疗队缺耳鼻喉科医生,向山西求助,张志斌幸运地被选中了。突击学习了两个月法语后,他登上了飞机,目的地是加蓬的首都利伯维尔,那里的中加友好医院是天津市的定点援助医院。

  加蓬是热带雨林气候,物资缺乏、物价高昂,气候炎热,蚊虫肆虐,很容易得传染病,一众队友中有四人得了疟疾,不包括张志斌。他当年36岁,正是年富力强、免疫力强。但是,总有些东西是他无法战胜的,比如孤独和寂寞。和当地人语言不通、风俗不同、饮食不同,再加上当地中国人很少,张志斌只能缩在医院里,白天出门诊、晚上睡觉。那期间,他只有一次一个月的探亲假。虽然,能和国内的亲人通过网络联系,但张志斌还是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孤独中。幸好,还有很多病人需要他的帮助,需要他去拯救,这极大地缓解了他的思乡之苦。

  中加友好医院是国家级医院,其技术位列全国前三。因为收费低廉、疗效好,中国医生的技术和医德在当地素来出名。可是,当地医疗资源缺乏,尤其是耳鼻喉科医生极为稀缺,全国只有七八位。所以,张志斌非常忙碌。

  曾经,当地人抱来一名六七岁的男孩,他吞了一枚核桃大小的纪念币,被卡在食管口。男孩的母亲双手合十,不停地向张志斌恳求救救她的儿子。通过拍片定位,张志斌为男孩实施了小手术,下管子取出了纪念币,没有损伤,也没有住院。之后,男孩的母亲特意向他表示感谢:“中国医生救了我孩子的性命。”从此,张志斌在当地声名鹊起。

  耐心倾听

  这趟非洲之行,给张志斌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在非洲时,外交部常常给我们开会,外交无小事,一个小细节可能导致一场外交事故;医生也同样,在病人身上没有小事。”张志斌告诉记者。

  一天下午6点多,张志斌还在出门诊。此时,他已经工作了一天,仅下午就看了40多位病人。他很累,可是他必须看完所有的病人。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不停地向他倾诉自己如何不舒服、家里的家务事如何繁琐,还有以前的伤心事。十几分钟后,在外面等待就诊的十几位病人都着急了,纷纷在门外探头探脑。

  张志斌没有打断女病人的话,直等她说了半小时,自动停下。根据她的症状,张志斌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梅核气的一种,为病人开了几剂中药。

  那天,他一直加班到晚上7点多,回到家时已是晚上8点。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女病人来复查,中药起效,病情明显缓解。

   “来医院的人都是病人,身体痛苦,心理上也很有压力,而且人家排了那么长时间队,非常辛苦,一般人排队半小时就会不耐烦,所以医生一定要耐心,听她说,让她倾诉。”张志斌说。

  救命第一

  “有钱没钱,救命第一。”这是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特色。张志斌也不例外。

  一天下午,一位30多岁的女病人被家属送来医院。患者已经五六天不能吃饭,呼吸困难,之前曾在小诊所输液,没有效果。根据症状,再经检查,张志斌确诊病人为口底蜂窝组织炎,是一种非常凶险而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及时,病人咽喉部的肿胀无法消退,就可能窒息而死。病人需要入院治疗,但是,这家人刚刚从河南来到山西,还没有找到打工的地方,没有钱交押金。

  张志斌随后将情况报告给医院领导,并为病人作担保,开通了绿色通道。那天晚上,他没有回家,一直守在科里。他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消炎消肿,但是病人的病情却没有缓解。凌晨两点多,病人出现阻塞性呼吸困难,非常凶险。张志斌闻声赶到,为病人紧急实施了气管切开,挽救了病人生命。

  之后,病人又住了十几天,进行抗炎治疗、营养支持,最终康复出院。从此,张志斌就成为了这家人的医学顾问,一家人去鄂尔多斯打工,有人不舒服时,就打电话向他求教。

  贴心服务

  张志斌一直相信,态度决定一切。他把当医生必备条件归纳为五个字,“观世音菩萨”———观,即善于观察病情;世,通晓人情世故,理解病人;音,通因,努力寻找病因;菩萨,既要有菩萨的本领,又要有菩萨的心肠。

  今年,他曾遇到一位患有蝶窦囊肿的病人。蝶窦在大脑深处,紧邻视神经和颈内动脉,手术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有损伤。当时,在术前经过充分沟通后,在鼻内镜下,张志斌顺利为病人实施了手术。原本这个手术需要一万多元,但因病人家庭经济困难,张志斌便尽量使用了有效价廉的药物,最后花了8000元;之后的数次复查,张志斌也都为病人减免了复查费用。

   “为什么有那么多纠纷?百分之七十和沟通不到位有关;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病人花了钱,医生却没有解决疾病问题。所以,医生等于一生,一辈子都要不停地学习各种技能,及时充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张志斌说。